中国历史上星宿的主角——紫微星,尝试用作一些定量分析
星宿派的紫微星与
大约二年前本号刚刚创建后不久,总编辑龙哥发表大作《仰望星空》,从天文说到历史,从“摄提格”说到“星宿分野”,抢了我的饭碗,一口气把我噎住了。后来我个人日常俗务也比较忙碌,因此到现在才回过神来,写了点天文学习方面的小小感想。
关于星空学习,前几年时使用比较多,近来多使用另一个天文软件也颇有心得,所以今天主要想聊聊中国历史上星宿的主角——紫微星,以及尝试用作一些中国古代天文史的定量分析。
一、星宿以及星宿派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甩过来一个活,让我给一位想初次购买天文望远镜的远房朋友提供一些建议。我临时恶补后,提供了二个方案:一,如果是初上手,仅仅是想目视一下天空中一些有意思的天象诸如月球环形山、木星大红斑、土星光环,以及初级深空摄影,就买一台加双轴电跟的信达小黑反射镜加QHY入门级CCD,万把块钱搞定。二,如果远房朋友是壕,玩的就是高大上,那就不用管想看什么了,直接上二三十万起步的高桥、米德好了,倍儿有面子。
信达小黑和高桥系统
咔咔一顿沟通,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朋友的远房朋友是个美女,每日孜孜维护着一个星宿命运预测的公众号,平时斗、箕、角、参、商、昴说得多了,想要买一台比较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来看看星空中真正星宿的样子,从而以更强的研究力和说服力,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占卜分支,来实际指导粉丝们现在的日常生活。
这个这个,呃……
其实也难怪,自古以来,除了历法,古代天文学的受众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就是占卜。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自创立以来,就一直以人力不能及的风雷雨电、虹彩星象等现象,作为占卜预测的重要载体。
早在商周时期,二十八宿的体系已经见著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备了。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甘石星经》对太微、紫微、天市三垣和以赤道座标(地球自转平面)为主体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斗、牛、女、虚、危、室、壁二十八宿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描述。
三垣二十八宿
更早一些时候,大约3500年前,巴比伦地区的天文学家就已经将黄道区域(地球公转平面)的星空划分为了十二星座。这些星座划分方法和相关寓意最晚在公元六世纪以前,就已经传入中国,古代中国人也玩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用来占卜的。
十二星座
上面提到了赤道和黄道,其实还有白道和银道平面,分别是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银河系自转平面。天文学上没有黑道,那个是洪兴社。不管黄道赤道划分成星宿还是星座,二者相同的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将这些星空的划分方法赋以一定的寓意,并与地球上某个人的出生年月日相对应,以使星空的变化服务于占卜这种最古老生意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占卜,中国人甚至还发展出了将天空星宿与地球表面东亚地区州郡划分相对应的“分野”。
二十八宿分野
我自己是双鱼座女宿,双鱼座人的特点除了温柔,就是从来不相信什么算命、占卜、星座之类的事,呵呵。而今部分二十五以下的年轻人,在系统教育程度、基础科学素养方面不是太在意的,又还没有太大生活压力时,玩星座算命之类比较多,所以我就把他们都叫做“星宿派”。
古人也差不多,图个好玩呗,不会有几个真正相信的。比较著名的例子除了苏轼,韩愈也曾经用《诗经》里的典故大发牢骚:“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意思是:我的身宫是摩羯座,几颗主持命运的星没一个好的。牛宿牵不来奔驰车,斗宿舀不来五粮液。偏偏箕宿却显灵了,让我一直颠沛流离。老韩气得就差骂娘了。
他二位这么一说,后面立马自动跟上周必大、文天祥、李鸿章一堆粉丝,装作自己也是摩羯座,无病呻吟、吟诗作对,摩羯座就此成了怀才不遇的代名词了。
上面这些内容龙哥在文章中已经有详细图文描述,祥瑞马亲王也曾有长文戏说之。不扯了。
其实前述美女所推介的星宿命理学,或许更多可能是人类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范畴,跟天文学浑不搭界。如果换个指代物,用ABCD来代替星宿名字,也能达到同样结论。只是那样来玩星占的话,可能就没有人看了吧。港真,她需要的也不是天文望远镜,那个东西从设计目的、视场大小、放大倍率等各方面,都不适合用来看星宿。古人观星时,即使用窥管也都用肉眼,现在如果真的只是要看清星宿,买一个200块钱义乌产的俄罗斯军用望远镜真的足够用了。
二、紫微星与北天极
如果不把扶乩、跳大神、关肚仙等群众喜闻乐见、技术含量较低的占卜活动计算在内的话,本土星宿派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以周易为基础的起卦、四柱八字体系、紫微斗数体系等少数几种稳定的占卜模式。
在紫微斗数体系中,紫微星主君、王、天下之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因此,北极的紫微星在占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紫微星指代的是北极区域最靠近北天极的星,当前的指代物就是北极星(勾陈一,小熊座α)。做北极星很爽的,就象成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一样,大家每天围着你转。
北极区域星图(点开放大食用,下同)
今天我们不谈紫微斗数的体系和占卜方法,只对几千年来,这颗占卜主星的变迁作一些讨论。我的朋友涛哥一直喜欢看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章紫微星预测,所以在看了本文初稿后建议我在这里划一条分割线,表明以下均为相对专业和乏味的内容。但因为我自己觉得专业肯定谈不上,而且全文都只是在分享装逼的方法,不知道划在哪里合适,所以也就不划了。
我很喜欢比目鱼的书法们
由于地球本身的非对称性及月球引力等原因的影响,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地轴(垂直于赤道面的轴)本身也在绕着黄轴(垂直于黄道面的轴)旋转紫微星预测,就象一个陀螺一样。二个轴相交的角度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值。
地轴进动
这种现象天文学上叫做地轴进动。地轴进动的速度是每年退行50.29′′,旋转一圈的周期为25800年。这就造成了从地球上仰望天空时,北天极的不断变化,也就是说现在的北极星在北天极附近的位置,完全是因为凑巧,过去,未来,群星绕着转的北天极都不在那里。
将软件调为赤道座标系,固定北天极在屏幕中间,将时间流速向前或向后调整得很快后,会发现北天极的明显移动变化。华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多四五千年,这期间北天极的变化过程中,只遇到过三颗比较亮的星,右枢(天龙座α)紫微星预测,纽()和现在的北极星。
北天极变化轨迹总图(点开放大可看清)
1.有种观点半瞎猜半认真地说,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都是部落领袖,其生活的时间大约是7000-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致相当于河姆渡文化之前的一个时期。如果真是这样,那时是没有北极星的。先民们在黑暗中瞎摸索,找不到方向。
2.后来一直到大约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的时候,北极点才慢慢移到了右枢星边上,右枢成为那时候的北极星。但那时的记载没有能够留到今日让我们看到当时先民们如何辩认和利用这颗星。
还有一种莫明的说法是同一时期,埃及胡夫金字塔里有一条小孔道,直指北极星。如果这是真的,那相信4600年前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建金字塔时,这孔道指向的应当是位于北天极的天龙座α,而不是现在的小熊座α。这事儿有点意思,后来朝代也经常会有类似的事,你想着要指着北天极这事儿没变,星星变了。
金字塔星星图
3.随后的尧舜禹五帝时期,北天极离开了天枢星,后面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这么长一段时间,北极点在天空中划过了约20°的距离,路过的地方,一直没有什么肉眼可见的亮星,也就是那些时代里都没有北极星。当时的人们都很沮丧,因为都不知道该怎么歌颂他们的领导人。
而且,紫微当时在哪里啊?真是难为了这段时间的甘德、石申夫、刘歆、张衡这些天文观测者们。在这里,也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张衡数星星》课文中,用北斗定位北极星的胡说八道表示一下鄙视。估计当时的北极定位,应当是通过一组太子、帝、庶子、后宫这几颗暗星的走向,作为北极地标来推算的。
公元元年北天极附近
4.直到南北朝时期北极点才慢慢接近一颗暗弱的5.3等星:纽。祖冲之的儿子祖暅经过长时间观察,在公元504年左右提出当时的北极星纽离北天极不动处相差一度有余。经用计算,这一年纽星与北极点的赤纬距离为1°46′30′′,倒似乎是可以印证了。我们终于又有了北极星了。
5.整个隋唐时期,紫微星(北极星)均以纽星为正宗。《隋书·天文》:“中宫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看中国目前星宿体系的划分,整个紫微垣基本也是以纽为中心的。隋唐肯定是有北极星让人认路的,不然李靖带着红拂夜奔的时候,会找不到北。
从这一点看,中国星宿体系和紫微斗数占卜术的发展和成熟,应当就是在唐宋这一段时间,狭义上的紫微星应当是指纽星。比如下图敦煌卷子的星图里,所标北极就是指向纽星的一组小星星,而勾陈还在上方。
敦煌卷子唐代星图甲本
上图敦煌卷子对应的星图
6.宋时,沈括这个反革命二五仔惧内分子,在永乐城打仗不行,更是怕老婆,科技倒是内行。他在长期观察后指出“熙宁中,余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机衡求极星。凡历三月,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
沈括任太子中允、提举司天监是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计算,此时纽星距离另一个方向上的北天极相差赤纬1°33′41′′。古代中国角度是按周天365.25度来算的,与现代国际通用角度360度换算是乘0.9856,但这个“三度有余”实在还是有点算不出来。存疑。
戒毒所的里的沈括墓
7.元明清时期又没北极星了,出了个郭守敬也就是搞了搞历法。反正那段时间与宋代皇帝的宽松无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同,统治者只求保住手中的权力,大行纵横捭阖、愚民饥民之帝王术,就是要搞得民不聊生、无暇它顾,中国本土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也就从此止步了。
直到公元1840年以后,北极点慢慢靠近勾陈一,这才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北极星。嗯。
抬头望见北斗星
8.未来,大约2080年北极点到达离勾陈一的最近处,随后慢慢越过它,越来越远,一路再没有什么肉眼看得见的亮星。在公元4000年前后,少卫增八也许会成为那时的北极星。至于有人说14000年后织女星会成为北极星,别听他们瞎扯:织女星离北极点最近的时候大约在公元13718年,距离北极点赤纬5°30′,将近天空中目视十一个太阳或月亮的宽度。胖是胖子,亮也够亮,但离这么远,看着就是每天围着别人转的副职还不是班子成员,主桌都坐不上去,这是谁也不会将它当作北极星的。
未来的赛博朋克城市看不到北极星
上面这些朝代,搞了将近上万年,北极点也才绕着北黄极移了半圈不到。中途还换了不少北极星。紫微星作为占卜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到底在哪里?而且,别看紫微好像很牛逼,满天星星天天绕着它转,其实真正的大佬是北黄极,紫微点以25800年一圈的速度围着北黄极在转。北黄极才是人的命运的最终主宰,紫微号称单位一把手其实只是北黄极的白手套。不知道坚持星宿和紫微斗数原始教义的瓦哈比派朋友,对此作何感想。
嗯,这个话题不说了,再说下去会被人打了。最后顺便再说一句,铜锣湾扛把子北黄极也在移动,它是随着太阳以2.26亿年一圈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至于北黄极的进动周期估计也有但我没有找到,只知道目前北黄极所在位置在天龙座内,赤经18h赤纬66°34′,附近没有亮星,离它最近的是著名的猫眼星云,距离不到0.1度。
猫眼星云
三、几个古代天象和基于的证认
吹极一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不是一个半献礼半骗经费而强推的工程,这一观点在网络上一直有人在发文质疑。不加评论。但由于功能之强大,我们可以对此工程提及的历史上著名天象作一些模拟和重现。
先要说明的是,天文纪年与公元纪年是有区别的,公元纪年由于人为原因没有公元0年,公元1年(A.D 1)之前那一年就是公元前1年(1 BC),而天文纪年存在公元0年。因此,二者在公元后是一样的,在公元前计算时相差一年。采用天文纪年,所以在后续截图中有时会有相差一年的情况,这是正常的。
1.公元前1953年,五星聚于室
以《太平御览》卷七引《孝经钩命诀》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为证据,或认为此时为舜禅让与禹的纪年。经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确实是五大行星聚于室宿垒壁阵八附近,角度极小,数千年难遇。但如果断代工程以此为夏朝之始,则有点太晚,与传说中禹的四孙子当位时的仲康日食时间(公元前1970年11月5日中午)对不上了。如果断代工程要取这二个时点来证明夏朝的确切时间,那么总有一个是谣传。
五星聚室
2.公元前1059年,五星聚于鬼
传言此年5月甲子日周文王黄昏见五星聚于西方天空,就认为自己受命于天,开始积极准备伐商。完美地重现了这天太阳下山后,天空的景象。
真正的武王克商攻入朝歌那一天,应该是在十三年后的甲子日,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因为出土的利簋铭文载:“武王征商,惟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这个比一个后世伶人的“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等各种天象描述要更可靠些。当然如果真是公元前1046年,显示木星也正好是在鹑火柳宿。
五星聚鬼
3.公元710年,五星聚于柳
公元710年,韦后专权,正是宫廷淫乱、牡鸡司晨、百官首鼠,天下一片混乱之时。6月14日前后,天现异象,五星于黄昏后在西边的天空排成一个珠串,后又聚于柳宿,天下人见此啧啧称奇而有所待。
一个月后的公元710年7月21日这个流星满天的夜晚,师奶杀手临淄王李隆基于帝都长安城发动唐隆政变,杀死了正在陪你又看流星雨的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开始逐步掌权。三年后又杀太平公主和那个写出“楚山霞外断,汉水月中平”的公共情人崔湜,随后“开元盛世”正式开始了。确实很准。至于你们信不信中国历史上星宿的主角——紫微星,尝试用作一些定量分析,我反正信了。哈哈。
五星聚柳
4.公元2016年,荧惑守心
2016年的四五月间,火星在心宿逆行了一段时间,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这种现象叫做“荧惑守心”。火星,又名荧惑、赤星、罚星、执法、Mars,中外神话传说中,都主战争与杀伐。荧惑守心之时二颗血红的星星挂在南天,据说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凶的兆头,不在君,即在相。
荧惑守心
5.现在的天象
回过头来,说说写此文时的天象。正是己亥年末,黄昏时可以看到木星在斗宿,土星和金星在斗牛之间徘徊,清晨时看到火星正靠近氐宿,以分野度之,太岁犯吴越,荧惑入宋,中原东南不吉。到底什么意思我也不懂。
只是历史上有过这样差不多的天象,当时梁溪先生写过一首百言长诗,名字也很长,叫做《夜霁天象明润仰观有感成一百韵时岁在斗荧惑在氐微甚辰镇陵犯于翼轸间夜半斗杓转占帝座未明台星尚拆云》,可以去读一下那时他写了些什么。
其实这些都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天体运行到那里了就自然出现了,真的没什么真正的含义。天象命理这些东西全都是封建糟粕,信不得。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嗯。比如2022年4月19日前后清晨,四颗行星将连成一条线,很好看。在上只要时间够久,类似天象稀松平常,一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的。
四星连珠
6.太空中的Tesla汽车
哦,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一天在浏览时,在人造天体列表中发现了一个Tesla 的名字似曾相识。查了一下,果然这真的是一辆由科技狂人Musk自费发射上天的特斯拉汽车,正在太空中沿一条穿越火星的椭圆轨道不断遨游。而的程序员一定是很钦佩Musk所作所为的粉丝,忠实地记录着这辆车在天空中每时每刻的轨道。
提到这个事,倒不是因为Musk发射了一辆汽车上天有多好玩,而是真是佩服美国佬的想象力和敢想敢干。也许只有那样的制度和环境下,一个人赚了钱以后才会有这样的心思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象个孩子一样,而不用象我们总是想着做什么事要一定要现实和有用,或者想着怎么跑出去。
对自然世界的想象力、好奇心、孩子气,也许这也就是人这个物种能够不封闭自己,不断创新前进的动力之一吧。从这一点上讲,马斯克在立意和思想高度上,比“双马会”的另一个马老师,就已经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Tesla &
哦,最后再说一句,让我惊讶的是,甚至还在计算中考虑了每一颗恒星在±10万年之内的自行,从而能够真正重现远古和未来的真实天空景象,这个计算量非常大,很多天文模拟软件都败在这个上面。
四、结语
在英语中,意思是“星星的、恒星的”,经常用作一个美女的名字,比如面条国的那个 Cox。而-rium的后缀是“……的场所”,所以的意思就是一个虚拟的天文馆。我感觉它就是星空的 earth,是非常有用的工具,真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细节等着我们去挖掘。
公元1092年,宋元祐七年,在苏轼的宗叔、同学、狱友,时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颂的主持下,元祐浑天仪象完成建造,这是一座把浑仪、浑象和报时三组装置组合在一起的高层建筑,整个仪器用水力推动与天象同步运转,后称水运仪象台。而这划时代的仪器,也许正是千年前的祖先。
宋元祐水运仪象台
行文至此,夜深人静。停笔试观仪象。时值屠维大渊献霜见。星汉灿烂,云开雾霁。岁星临斗,荧惑入氐。镇星太白中国历史上星宿的主角——紫微星,尝试用作一些定量分析,斗牛之际。航船夜长,是以为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易居算命网 » 中国历史上星宿的主角——紫微星,尝试用作一些定量分析